崇尚正义、追求卓越

诚信为本、客户至上

青松·案例|租赁还是借贷?诉请“返还”获支持

一、案情回顾:投资“陷阱”与借款纠纷

张某与李某的纠纷源于一个看似诱人的投资项目。张某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李某,被拉入一个声称通过手机软件“租赁矿机”获取高额收益的项目。起初,张某投入资金并如期收到收益,但随着对平台的深入了解,他逐渐产生怀疑并果断停止投资。然而,李某为了继续从该项目中获利,向张某提出借款请求,声称由其代为投资。张某先后两次出借款项,双方通过《借条》和《收条》记录了借款事实,并约定按张某在平台的水晶级别返本付息。

然而,李某却辩称双方是委托关系,张某租赁其平台账户进行投资,因此损失不应由他承担。

 

二、庭审焦点:借贷关系的认定与虚假诉讼的质疑

庭审中,李某的代理人主张双方不存在借贷关系,声称借款事实未实际发生,并提出本案构成虚假诉讼罪。面对这一攻击,作为张某的代理人,笔者敏锐地抓住了李某陈述中的矛盾点:返利标准与租赁关系明显不符,且李某利用平台账户等级差价赚取利润的事实,与其亲笔书写的草稿内容高度一致。这些细节成为案件的关键突破口。

 

三、诉讼策略:灵活应变与法律原则的运用

本案的胜诉,离不开代理律师灵活而精准的诉讼策略。尽管证据链存在漏洞,认定借贷关系面临困难,但笔者并未局限于传统的诉讼思路,从双方行为的合法性入手,争取法院支持“返还”诉求。 

律师的策略基于对法律原则的深刻理解:双方的民事活动明显违反法律规定,无论其名义是借贷还是委托,其行为本质均属无效。因此,笔者在庭审中不仅强调了证据的指向性,更从法律层面剖析了双方行为的违法性,最终促使法院认定支付行为无效,支持了张某的返还诉求。

 

四、案件评析:律师表现与启示

(一)律师的杰出表现

1.洞察力强:

在庭审过程中,律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,捕捉到了李某陈述中的细微矛盾,并迅速锁定了返利标准与租赁关系不一致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,为案件的突破性进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2.说服能力强:

面对证据方面的限制,律师并未拘泥于传统的思维模式,而是灵活调整策略,巧妙地从行为合法性的角度出发,最终成功说服了法院对“返还”诉求的支持。

3.证据分析能力全面:

律师在审查证据时,不仅重视《借条》和《收条》等直接证据,还细心挖掘了李某的草稿等间接证据,通过细致入微的分析,揭示了案件背后的真相,体现了其卓越的证据分析能力。

(二)启示与反思

1.金融投资领域的风险警示:

本案提醒投资者在面对高收益项目时,必须保持警惕,对项目的真实性、合法性进行深入调查。初期收益往往具有迷惑性,投资者需谨慎决策,避免盲目跟风。

2.证据的重要性:

无论案件性质如何,证据始终是决定胜负的关键。投资者在进行任何交易时,都应确保有明确的书面记录,并尽可能完善证据链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纠纷。

3.法律策略的灵活运用:

律师的灵活策略为本案胜诉提供了重要保障。这表明,在处理复杂案件时,律师应深入分析案件具体情况,合理运用法律原则和逻辑推理,为当事人争取最有利的结果。

本案不仅揭示了金融投资领域的复杂性,更凸显了律师在法律诉讼中的关键作用。通过律师的敏锐洞察、灵活应变和扎实法律功底,张某最终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青松动态

NEW